DB63∕T 066-2024 蚕豆品种标准(青海省)
ID: |
9AFB03BDC48C4633A1298285000D8386 |
文件大小(MB): |
0.35 |
页数: |
17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1/4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01,CCS B 21,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 63/T 066—2024,代替 DB63/T 066-1990,DB63/T 101-1991,DB63/T 199-1994,DB63/T 308-1998,DB63/T 444-2003,DB63/T 498-2005,DB63/T 623-2007,DB63/T 896-2010,DB63/T 1102-2012,蚕豆品种标准,2024 - 10 - 17 发布 2024 - 11 - 20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3/ T 066—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63/T 066-1990《蚕豆 青海3号》、DB63/T 101-1991《蚕豆 青海8号》、DB63/T 199-1994,《蚕豆 青海9号》、DB63/T 308-1998《蚕豆 青海10号》、DB63/T 444-2003《蚕豆 青海11号》、DB63/T,498-2005《蚕豆 青海12号》、DB63/T 623-2007《蚕豆 戴韦》、DB63/T 896-2010《蚕豆 青海13号》、,DB63/T 1102-2012《蚕豆 青海14号》与旧文件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更改了“范围”(见第1 章,1990 版第1 章);,b) 增加了“育种单位”(见4.3);,c) 增加了“品种编号”(见4.4);,d) 增加了“记载要求”(见5.1);,e) 更改了植株性状内容(见5.2,1990 版3.2.1);,f) 更改了花荚性状内容(见5.3,1990 版3.2.2);,g) 更改了种子性状内容(见5.4,1990 版3.2.3);,h) 更改了经济性状和品质内容(见5.5,, 1990 版3.2.4);,i) 更改“生育期”为“生育时期”(见5.6,1990 版3.2.5);,j) 删除了“栽培技术要点”(见1990 版3.3);,k) 更改“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为“生产能力”(见第6 章,1990 版3.2.4);,l) 增加了“品种熟性划分”(见第7 章);,m) 增加了“种植生态类型区”(见第8 章);,n) 增加了附录A(见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农作物种子站、乐都区种子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文婷、许媛君、李俊仁、甘淑萍、李斌、保守智、马广华、钟起荣、蔡明孝、,薛明珍、杨彩凤、张琦、李德卿、李高睿、安宁,本文件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DB63/T 066-1990,——DB63/T 101-1991,——DB63/T 199-1994,——DB63/T 308-1998,——DB63/T 444-2003,——DB63/T 498-2005,——DB63/T 623-2007,——DB63/T 896-2010,——DB63/T 1102-2012,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DB63/ T 066—2024,1,蚕豆品种标准,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蚕豆品种来源、特征特性、生产能力、品种熟性划分、种植生态类型区划分,并列出,了现有品种名录,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种子部门和种子生产对蚕豆品种的选育、推广、经,营和原良种生产时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234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蚕豆,DB63/T 012 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品种来源,4.1 品种名称,包括品种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内)外引种原名、译名,鉴别变种(种、亚种)、类型,4.2 选育方法,育种方法、亲本组合、选育过程、育成(引进)时间等,4.3 育种单位,育种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4.4 品种编号,包括登记机构、登记时间和登记编号,5 特征特性,5.1 记载要求,DB63/ T 066—2024,2,性状观测和指标测量方法按照NY/T 2345执行,记载方法按照DB63/T 012执行,5.2 植株性状,幼苗生长习性、幼茎颜色、主茎茎秆颜色、茎型、茎粗、茎节数、节间长度、单株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率、初生叶型、叶色、小叶长宽、小叶边缘形状、小叶顶部性状、株型、株高,5.3 花荚性状,开花习性、始花节位、始花高度、终花节、终花高度、总花节数、小花数量、花序长、花梗粗、小,花长、小花分布、旗瓣颜色、翼瓣颜色、龙骨瓣颜色、始荚高度、末荚高度、主茎结荚层数、部位、主,茎荚数、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实荚率、主茎着荚密度、鲜荚颜色、鲜荚弯曲程度、成熟荚果皮颜色、,荚长宽、胚珠数,5.4 种子性状,种皮颜色、子叶颜色、种脐颜色、粒形,5.5 经济性状和品质,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籽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出籽率、经济系数;淀粉、脂肪、蛋白质,含量,5.6 生育时期,播种期至出苗期、出苗期至现蕾期、现蕾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结荚期、结荚期至成熟期,5.7 抗逆性,耐寒性、抗旱性、抗倒伏性等,5.8 抗病虫害性,病虫害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及全田损失率,6 生产能力,不同种植区域及不同水肥条……
……